
作为YAMAHA 的LMW(Leaning Multi Wheel=倾斜多轮系统)系列一员,于2017年在日本国内发售的“TRICITY 155”以焕然一新的外观设计登场。配备方面也更加充实,包括可与智慧型手机连线的4.2吋TFT显示器、USB Type-C插槽,以及循迹控制系统等等。
文:小川浩康 图:关野 温
内容大纲
兼具稳定性与转向回旋性的TRICITY系列特有的新造型
YAMAHA将车轮及车身体整都可倾斜过弯的三轮以上移动载具称为LMW。作为LMW系列的首发第一弹,TRICITY 125以“对二轮车不感兴趣者”、“追求操控灵活的通勤车四轮用户”为目标,于2014年在日本国内开始销售。TRICITY 125也获得传统摩托车用户支持,并开发出能对应高速公路行驶的车型。2017年追加了 TRICITY 155,2020年再推出TRICITY 300。“TRICITY 系列”作为通勤车与运动速克达,深受到广泛族群喜爱。
作为LMW系列第二弹在日本国内发售的TRICITY 155,于2023年进行了改款,搭载了符合新排放法规的新型“BLUE CORE引擎”与新型车架。配备智慧型手机连动功能、座垫下收纳空间(车厢)的LED照明等。
接着在2025年9月以全新造型亮相。车头正面采用承袭TRICITY 300的“Y字设计元素”。车体设计也沿用TRICITY 300的特征“倒梯形轮廓”,并配备了:新形状后座扶手、无需钻孔即可安装原厂行李箱的后货架等等,据称是以“SUV元素”为设计主题。
新配备的4.2吋TFT显示器,可透过已安装了智慧型手机应用程式“Y-Connect”的智慧型手机连线,与应用程式的导航功能连动。实现了以箭头图标与距离等方式显示行进方向的“Turn- by-Turn 转弯导航显示”功能。充电插槽标配了 USB Type-C。新增了当车辆侦测到紧急煞车操作时会点亮闪烁的前后方向灯“ESS=Emergency Stop Signal(紧急煞车警示灯)”,以及侦测到后轮打滑迹象时会修正供燃油供给量的“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循迹控制系统)”。其特色在于提升便利性与安全性。

融入“水平基调”,强调TRICITY 形象的新造型。除图中白色外,还包含消光浅绿、消光灰等共3种颜色可供选择。

车头正面采用“Y字设计元素”,强化了 TRICITY 系列的特色。头灯采远近光分离设计,定位灯、方向灯,灯具也全面LED化。

尾灯与“NMAX”形状相同,但后整流罩采用原创设计,赋予车尾独特的 TRICITY 风格。可视性亦良好。

新配备的4.2吋TFT显示器。类比式转速表、油量表、远光灯等指示灯配置,清晰易读。

也可选择将转速表以条状显示的模式。显示器背景可切换为图中白色(白天)与黑色(夜间)两种模式。

与安装“Y-Connect”的智慧型手机连动,可于显示器上查看来电或邮件文字等内容。手机端则可显示车辆资讯与最后停车位置等。

还具有新的“Turn by Turn 转弯导航显示”功能与应用程式导航功能(Google Map)连动使用,并在显示器上使用箭头图示显示交叉路口和其他位置的行驶方向。

为塑造车头部位更加紧凑的形象,风镜从旧款的蓝色燻黑改为黑色燻黑。

座垫前后长度充裕、方便变换坐姿。缓冲性佳,即使长时间骑乘也不易造成臀部疼痛,有助于提升长途旅行的舒适度。

座垫下的收纳置物空间(车厢)配备LED照明。容量约23.5L,可收纳本次试乘佩戴的全罩式安全帽,还有空间可以放一些随身物品。

后座扶手以SUV车顶行李架为设计灵感,变更为更易握持的形状。后货架无需钻孔即可对应原厂后行李箱的安装。

内装饰板右侧的置物袋最大承重为0.15kg,但容量较旧款有所增加。挂钩耐重约1.0kg。

取代DC电源插孔,新配备USB Type-C。龙头锁与座垫锁可透过前饰板上的开关操作。引擎启动支援Smart Key 智慧型钥匙。
检视 TRICITY 155 的双脚着地性

骑士身高172cm。座高770mm。脚底可稳稳地踩在地上。鞋码为26.5cm,但前脚踏位置较窄,所以放置脚的地方似乎很侷促。
轻快且安心的操控感,让过弯充满乐趣

采用YAMAHA独家“LMW 阿克曼几何结构”,实现左右轮不同的倾斜角度,使左右前轮的轨迹描绘出同心圆。配备了使左右前轮与车体倾斜同步的“平行连杆”,可以体验自然流畅的转向回旋性能。
2025年式着重于造型变更,并在配备上进行了充实,例如采用了 TFT显示器、循迹控制等,但车架与悬吊基本上没有更动。前两轮各自配备独立的“Cantilevered Telescopic Suspension(单臂伸缩悬吊)”,其特点是左右轮可以独立作动,能有效吸收路面不平整等冲击。然而,为实现“LMW Ackermann Geometry (阿克曼几何结构)”而采用的“Parallelogram Link 平行连杆”、“Tie Rod 转向控制”、“单臂伸缩悬吊”等机构,导致前部结构较同排气量的一般通勤车更重。受此影响,故前悬吊的骑乘感受略偏硬。
尽管如此,操控并不沉重,在过弯时最初的转向操作亦无违和。随后的车体倾倒,由于前两轮的倾斜与车体倾斜连动,因此具有一体感且能流畅进行。此外,前两轮的接地感较一般二轮车更为鲜明,因此在过弯时也能获得稳定感。TRICITY 155的造型虽看似一般的通勤车,但其操控特性却如同能享受过弯乐趣的运动车款。
TRICITY 155的前两轮也展现出高度的直行稳定性,即使在崎岖不平或易打滑的路面上,仍能感受到稳定,让骑乘更加轻松。如此的骑乘感受也得到了YAMAHA实证实验的结果支持:“前两轮的LMW能减轻骑乘时的精神负担”,这也成为“LMW骑乘不易疲劳”的优点。

单臂伸缩悬吊安装于“Tie Rod”,“Tie Rod”将操舵轴和车轮的倾斜轴错开。据说“Tie Rod”与其上方的“平行连杆”保持平行,,使得左右前轮在过弯时能描绘出同心圆的轨迹。。

排气管追加了O2传感器,管径加粗且触媒增大。喷射系统的设定也进行了最佳化,确保不损及轻快且充沛的骑乘感受。
LMW在通勤车上兼顾便利性与运动性!

即使在铺有砖块的路面过弯时仍具接地感,能安心骑乘。反应灵敏、扭力强劲的引擎,亦有助于在市区中实现无压力的骑乘。
兼顾骑乘乐趣与低油耗、环保性能的“BLUE CORE引擎”,透过变更排气管形状并优化了燃油喷射设定。将调整凸轮链条张力的链条张力器改为油压式以减少摩擦。实现了与前代车型相同的规格:最大马力15PS/8000rpm、最大扭力1.4kgf・m/6500rpm。
搭载整合引擎启动马达与发电机一体化的“SMG=Smart Motor Generator System(智慧启动马达发电机系统)”,按下启动钮后,引擎能平顺且安静地发动。怠速约1500rpm,离合器在2500rpm左右接合,车体开始前进。实用扭力在约4000rpm涌现,若保持这个转速域可以加速至约40km/h。之后,即使不急遽转动油门,让显示器上显示“ECO”字样逐渐开启,也能在5000rpm加速到50km/h、6000rpm加速到60km/h,能跟上车流向前行驶。因有“ECO”显示,可以期待有优异的油耗表现。
油门反应无迟滞感,迅速开启油门时,转速会顺畅地上升到6000rpm,展现出无压力的加速力。煞车系统为右拉杆控制前轮、左拉杆控制后轮与连动前轮的“UBS=Unified Brake System(联动煞车系统)”。虽然煞车制动力的初始表现较为温和,但随着拉杆握紧,制动力就越强劲且容易控制。本次虽无机会在湿滑路面或未铺装路面骑乘,因此无法亲身体验循迹控制,但在路况不佳的铺装路面上,前两轮依然保持直行稳定性,后轮也没有出现弹跳等不稳定现象,展现出稳定的越野能力。
在移动车辆时会感觉到“LMW”独特结构带来的重量,但把手的操控性与回旋转向性没有违和感,可以像一般通勤车一样进行操驾。此外,在走走停停频繁的市区中,能享受155cc级距特有的无压力骑乘感受,而“LMW”独有的稳定性也降低了骑乘疲劳度。储物空间也得到了确保,并配备能获取多种资讯的显示器等,相信“对二轮车不感兴趣者”或“寻求操控灵活通勤车的四轮用户”也能充分感受其便利性与舒适性。
另一方面,兼具高度直行稳定性、流畅回旋转向性与安心操控感的“LMW”,使TRICITY 155在过弯时的车身动态保持稳定,对于像笔者这类的传统二轮车用户来说,也感受到一种能积极享受过弯乐趣的骑乘调性。TRICITY 155兼具了让二轮车新手也能感受到易骑乘性和便利性的通勤车样貌,以及即使是通勤车也能享受运动化骑乘的运动型速克达样貌,而实现这两者兼顾的机构,个人认为为就是“LMW”。TRICITY 155 作为一款能同时满足通勤也能享受运动化骑乘乐趣的车型,绝对是推荐、请务必亲身体验一试的车型。

显示器画面切换、各项设定变更可透过手把左侧开关盒按键执行。直觉易懂,操作性良好。

兼顾低油耗与运动性能的“BLUE CORE引擎”。虽将链条张力器改为油压式,但基本上承袭了前代车型,确保其可靠性。
2025年式YAMAHA TRICITY 155主要规格
・全长×全宽×全高:1995×750×1215mm
・轴距:1410mm
・车重:173kg
・引擎:水冷4行程SOHC 4汽门单汽缸155cc
・最大马力:15PS/8000rpm
・最大扭力:1.4kgf・m/6500rpm
・油箱容量:7.2L
・变速机:V型皮带式无段/自动
・轮胎:前=90/80-14、后=130/70-13
・价格:61.6万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