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支吉村政府認證管誕生的故事 EP.1 – 為什麼它會誕生?

為什麼許多騎摩托車的人會改排氣管?

 

不免俗的還是要先來聊聊這個話題。

改裝摩托車就像是人會穿衣打扮一樣,對每一個喜歡摩托車的人來說為自己的愛車打扮也是擁有它的樂趣之一。

特別是改裝排氣管,對內燃機引擎的摩托車來說更是如同靈魂一樣的存在,從性能或是美學的角度來看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這時候你可能會有疑惑:原廠設計好的排氣管,為什麼需要改裝呢?

事實上原廠在設計時,必須遵循各國各地的環保與噪音法規,而在過程中勢必得做出一些取捨與妥協,比如:更重的重量、相對保守的外觀,或是選擇適合量產的材質與造型等等。

 

因此,對於那些改裝排氣管的人來說,這個過程就像是「拿回原本就是屬於他們的東西」白話來說,就好比參加賽跑時不會穿著皮鞋或長褲一樣。同時在不同排氣量、不同引擎設計的摩托車上,展現出各自獨特的聲浪,更是其中令人著迷的醍醐味。

另外,其實對車輛開發的廠商來說,他們對「開發更優秀的原廠排氣管」這件事情也非常重視,因此這件事情,可以說是一種從供應商到消費者的共同意識。

例如:HONDA 最新的公升級運動車款 CB1000 HORNET 就在排氣管中設計了閥門,透過讓 ECU 根據引擎轉速控制閥門開度,達到兼具噪音與性能等作用。

 

關於排氣管,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事?

不過,既然是「改裝」就必然會面臨法規上的問題,改裝排氣管所衍生出的驗車與噪音等相關規定,幾乎是所有玩車人最為頭痛的地方。

其中最令人困擾的,莫過於這些法規本身存在不少「模糊地帶」,導致各地方的監理與執法單位各自為政、標準不一,對改裝相關的處理方式也因此爭議不斷。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大約從 2021、2022 年 (甚至可能更早) 開始 ,政府對噪音與改裝的管制變得更加嚴格,也出現了我們常聽到的「靜城專案」、「大執法」等詞彙,各地政府依據自己的標準與模式,針對改裝展開不同程度的管制。

而在山路、重要市區街道上,也開始出現擺攤式臨檢與科技執法,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想必就是桃園地區當年曾有執法人員直接殺進車行開單的事件。這些政策雖然立意良善,卻也無形中為民眾帶來不少困擾,甚至有些使用原廠排氣管的車輛也遭到誤判,在摩托車圈子裡,曾一度引發不小的混亂。

 

圖片來源:公視新聞網

 

在這個混亂局面之下,2023 年底政府公布了「改裝排氣管認證新制」,2024 年作為緩衝期、2025 年正式上路。這項新制讓排氣管改裝首度有了明確的法規規依據,只要依照規定完成檢驗或登記,就能被視為如同原廠排氣管的「合法排氣管」。

當然一部分的人持悲觀態度,認為即使有了新法規,仍可能因為執法單位標準不一而導致混亂;但也有不少人持樂觀想法的人,則是樂於見到改裝終於擺脫過去模糊的灰色地帶,現況終於有所改變、邁向有序的發展。

吉村政府認證管誕生的起點

也許是因為在 Webike 上班的都是一群愛車成癡的人,讓我們開始思考:是否能為台灣的摩托車圈子做點什麼?這並不是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畢竟我們自己的車也有改排氣管 (大笑) ,不只是為了大家、其實也是為了自己。

因此在新法規公布的當下,我們心中也悄悄埋下了一顆「要把真正的合法排氣管帶進台灣」的種子。除了希望獲得法律上的認可,更希望讓大眾能夠理解:我們追求的,是一個能讓玩車文化與日常生活互相尊重、彼此不衝突的環境。

 

 

約莫在 2023 年底、2024年初,我們就開始著手評估適合哪些品牌和車款適合投入開發,同時也如火如荼的積極準備 2024 年緩衝期所需的檢驗資訊與流程。就這樣,我們一腳踏進了這個「排氣管的大坑」,故事也從這個地方開始。

接下來,我們的編輯部將與開發團隊一起,分享更多關於「吉村政府認證管」誕生背後的故事,歡迎每一位熱愛摩托車、喜歡吉村的車友們,持續關注我們的專欄!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報をお届けしま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