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1月初,SYM 在米蘭車展將 DRG 的外觀公開亮相後,網友對這台車的上市訊息關注度就沒有停過。直到2019的下半年開始,有網友在路上捕獲 DRG 測試車的畫面後,天天都有網友在網路上詢問 DRG 到底什麼時候上市。
上週,SYM 官方正式舉辦發表會,將 DRG 高規格的各項性能數據以及售價公布後,更是將這台車的討論度衝上高峰,甚至還創下首日接單超過700台的盛況。小老婆編輯部在發表會當天實際試乘後,對 DRG 的動態表現相當讚賞,發表會當天與 SYM 的研發團隊面對面進行技術討論後,也引起我們更多的好奇心。
究竟 DRG 這台車有多少能耐,就請各位繼續看下去。
首先,DRG 的名字是由義大利文的 Drago 縮寫而來,也就是中文的「龍」。
SYM 在2017年底先推出了以「鳳凰」為名的 FNX,當時就曾預告將以歐洲的設計手法來表現東方文化的四靈獸,並稱之為 Art-Fusion 的東西方文化揉合概念,而 DRG 就是繼 FNX 之後,第二輛 「Art-Fusion」的設計車款。
要將線條極其複雜的「龍」,能夠現實的在機車外觀上呈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設計師將複雜的線條利用流體雕塑的方式,以多角度的摺線象徵龍的敏捷與氣勢。因此在外型上,就讓 DRG 看起來跟其他車款並不相同。
在設計之初,SYM 內部就決定不以「通勤車」的角度來設定 DRG,而是以類「打檔車」的概念,創造出一台能充分享受騎乘樂趣,動力性能與操控表現出眾的「娛樂車款」。也因此,在通勤車款上視為「必要」的大型坐墊下置物空間,就並非是 DRG 設計上的優先考量,反而是以騎乘時的「動力」和「操控」為設計主軸。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DRG 的大燈,就象徵「龍」的眼睛。
為了符合龍的造型,大燈採用較高成本的左右分離式設計,並使用直射式 LED 配上透鏡,形成魚眼的照射效果,也提高大燈亮度。遠近燈為上下分離,下方是近燈,上方是遠燈,當遠燈亮起時,近燈依然亮著,以提升夜間山路的照明效果。
![]()
兩側的日行燈採用 LED 光源,讓車頭的視覺寬度增加,以彰顯霸氣,也提高夜間行車時的辨識度。
前方向燈整合於日行燈當中,且為隱藏式設計。當開啟方向燈時,日行燈的垂直部分會變為黃色閃爍,看起來更具有科技感。
![]()
DRG 的前輪採用13吋輪框,配上260mm的浪花固定碟盤與單向雙活塞卡鉗,以及 Bosch 10代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安全性大幅提升。設計師在前卡鉗固定座的中心進行簍空處理,一方面降低整體視覺的厚重感,一方面也稍微降低前避震器的簧下重量。
為了強化車輛的操控本質,SYM 研發部將 DRG 的軸距設定為 1380mm,並將前避震傾角設定為26.5度。整個騎起來完全不像是13吋輪框的車種,反而會有點近似12吋輪框的錯覺。
輪圈造型採用五幅星型造型,可說是 FNX 125 輪框的13吋版本。
DRG 也承襲了 FNX 125 的輕量化鋁圈,這顆13吋的前輪框重量僅有2963g,對於操控性表現有正面的幫助。
![]()
前輪的尺寸為 120/70-13,是目前的主流尺寸,可選擇的輪胎相當多。
國產如MAXXIS或KENDA,進口如米其林、倍耐力或普利司通都有對應的產品可供選購。
![]()
右手開關,由上而下的排列是駐車警示燈、怠速熄火切換開關與引擎啟動按鈕。
![]()
不規則形狀的全彩液晶儀表,帶有光感應功能,可自動依照環境亮度微調儀表的本身亮度。減少夜間儀表亮度過亮造成眼睛疲勞,也避免日間亮度不足造成的辨識性問題。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正上方的塊狀顯示為引擎轉速表,中央大數字為車速表,車速表右方則是燃料計。
右方的區塊為多功能顯示,可顯示時間、充電電壓等功能。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也可以依照使用者需求調整為引擎轉速顯示,對於喜歡 DIY 調整傳動的使用者來說,數字的引擎轉速顯示更能即時掌握傳動狀況。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龍頭正下方有一個隱藏式掛夠,左側則是加油口。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龍頭下方的右側為多合一開關,並將坐墊開啟獨立成按鈕式,只要在電門開啟狀態按下按鈕即可開啟坐墊下置物箱。
當鎖車時,按鈕也自動鎖定。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多功能鎖頭旁邊是近來頗受好評的 USB 充電座,並支援 QC 2.0 快速充電功能。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前置物箱尺寸,可輕鬆放入一瓶600cc的礦泉水。或者放置手機,並一邊充電。
我不經意的放進一支 iPhone 11 Pro (不是 Max),是為了讓你知道比例尺的大小。
![]()
雖然 DRG 的設計為短軸距重操控的玩樂用車,但前置腳空間卻相當寬廣。
![]()
強化操控性能的 DRG,一樣採用頗受好評的 A.L.E.H. 零後仰下懸吊系統。
且配合中置避震器設計,將引擎位置往前往下移動,並增強吊架的抗扭轉性能,稱之為「零後仰懸吊系統2.0」
![]()
透過新設計的零後仰懸吊2.0系統,將引擎和前後輪放置在同一直線上,充分達成低重心的效果。
並將引擎位置接近騎士的位置,使得重心儘量集中在同一位置,這也是近年來強調操控性的街跑車的常見手法。
![]()
從車身側面看過去,應該能比較清楚了解 SYM 的研發部想法。
當騎士坐在車上騎乘時,引擎曲軸、前輪、後輪,三個旋轉重心的慣量恰好在一條直線,對於操控性有正面的效果。
![]()
DRG 在車身設計上,參考近幾年歐系跑車的線條走向,將前後輪突出於車殼外,以創造出充分動感的流線風格,在視覺上也會覺得車身尺碼縮小,而產生輕盈的感受。
![]()
此外,DRG 採用高聳的車尾線條,加上逐漸收窄的線條設計,試圖創造類似仿賽車的車尾視覺效果。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側面的多角度摺線,在不同角度產生不同的光線反射,創造出類似龍麟的反射效果,也象徵緊實的腰部肌肉線條。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後座飛旋踏板為手動設計,方便騎士將腳放在踏板上騎乘時,可以輕鬆的夾住座椅,並產生安定感。
(與自動彈開式的飛旋踏板相比,手動的穩定度更好。)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後尾燈採左右分離式設計,雙勾造型的尾燈為 LED 搭配燈條,而煞車燈使用反射式 LED 設計,夜間看起來囧囧有神。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後扶手為時下流行的分離式設計。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後土除為全包覆式設計,在雨天時能有效的防止雨水噴濺。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後方向燈為 LED 配置,大牌則安裝於後土除上的後牌架。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尾部中央像鰭片的機構是 ZRSG 控制器,負責控制怠速熄火與啟動的電腦。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前面提到,DRG 整台車是以充滿跑格的「玩樂車」為主要設計方向,SYM 的研發團隊也參考近年來仿賽車款的短尾管設計方式,將 DRG 的排氣管長度縮短,讓整台車更具有跑格。採用橢圓管造型設計出雙共振腔,而產生較為低頻且單一的排氣聲浪,現場實際聽會覺得有類似白鐵改裝管的效果。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單搖臂的設計搭配短尾管,將輪框的造型明顯外露,加上五顆外露式的12mm螺絲,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有著接近仿賽車的視覺效果。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原廠後輪框也採用輕量化設計,重量為3705g。
![]()
後輪尺寸為130/70-13,也是常見的尺寸。
![]()
原廠在中柱的右側,設計了傾角提示記號(Bank Angel Sensor),提醒車主磨到提示記號時就要收手,以免發生事故。
![]()
引擎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DRG 的動力心臟來自於 SYM 全新世代的單缸側置水冷引擎,搭配ZRSG零延遲啟動系統,排氣量為158cc。
![]()
水冷排外側的直柵式飾蓋,直柵角度經過計算,騎乘時可有效的將氣流導入水冷排,增加散熱效率。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這顆內部代號為 D21 的單汽缸四氣門水冷引擎,內徑行程為59mm x 57.8mm,壓縮比為11.2。
導入大量的最新科技,加上低阻抗低摩擦的設計,可在8000轉時榨出最大15.5匹馬力,5500轉時即可輸出1.54公斤-米的最大扭力。
![]()
將水冷系統中的水泵浦直接與凸輪連接,整體的配置更為集中化,除水冷管路可以做更有效地利用外,也可將旋轉慣性儘量集中。
![]()
DRG 採用單凸輪軸四氣門設計,並採用滾子氣門搖臂,可大幅降低摩擦損失,運轉的噪音也可大幅減少。
![]()
四氣門的特性可以在高轉時提供更好的進氣效率,使得 DRG 引擎在高轉的馬力表現相當突出。中低轉表現則透過凸輪重疊角的設定與進氣系統的配合,創造出扭力高原的表現,加速表現更為亮眼。
![]()
夾角縮小的四氣門配置,能夠創造出更高的燃燒室面容比,使得 DRG 引擎的壓縮比高達11.2。加上強化過的氣門動端機構,讓 DRG 引擎可以承受超過萬轉以上的最高轉速,在這個排氣量的原廠速克達中並不多見。
![]()
活塞頂的凹陷配合燃燒室形狀,以獲得最佳的混合氣垂直滾流,大幅提高扭力表現與混合氣效率,使得平均油耗表現一公升有42公里的實力。
![]()
新設計的水冷汽缸水道,能夠使汽缸溫度分佈更為均勻,運轉品質也更穩定,加上偏置曲軸設計,引擎運轉阻力更小。
![]()
DRG 的汽缸套外側使用新的離心鑄造工法,可大幅增加表面積,也讓混合氣爆炸瞬間的高溫能夠更迅速地傳達到水套,進行溫度交換。
![]()
此外,DRG 引擎的汽缸和活塞採用「緊配」的方式提高氣密性。
原廠建議 DRG 應該要充分訓車,才能達到引擎的最高效率。
![]()
為了減少排氣管拆裝或更換時,還要考慮含氧感知器的問題,這次 DRG 將含氧感應器直接安裝在汽缸頭的排氣口處,讓大家 DIY 更方便。
![]()
當然,免不了要把 DRG 放上馬力機實際測試,看看後輪馬力的表現。
![]()
不過在測試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請容我賣個關子,晚一點再跟各位分享馬力圖的數據。
![]()
第一次測試全新的 DRG 158,輪馬力最大為11.5匹,最大扭力則為1.47公斤米。
不過根據 SYM 研發部的說法,這顆引擎磨合一陣子之後,整體的動力表現會有明顯的變化。
![]()
經過了一段時間,這顆引擎大概將近一千公里的騎乘,應該是有稍微磨合了,我們把車再丟到馬力機上測試。
![]()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DRG 158 的最大輪馬力來到12.2匹,最大扭力也暴增到1.62公斤米。
以最大馬力來說,提升了將近0.7匹,相當誇張的數字。
![]()
磨合前和磨合後的兩張馬力圖比較一下,可以發現整段動力曲線都有明顯的提升,甚至連最高轉速也從9200轉提升到9500轉。
![]()
所以奉勸各位剛拿到 DRG 的車友,千萬不要太心急。
DRG 158 的真正實力,要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浮現………….
此外,這次我們也發現了一顆很有趣的ECU,晚一點跟畫龍點睛的文章一起跟大家分享。
究竟 DRG 158 解開封印之後會有多瘋狂!!!!
![]()
車架
DRG 的全裝備重量為 135 公斤,相當於空重僅為120~125 公斤的水準,以一台158cc的水冷引擎速克達而言,是個不容易達成的數字。除了前後輪框採用輕量化鑄造鋁圈、後輪中置避震與單搖臂設計外,輕量化的不對稱車架也是功不可沒。
![]()
前輪轉向結構的主要管徑處,採用兩段式加強結構,可以增加車輛煞車時的穩定性。配合新設計的零後仰懸吊系統2.0,充分解決車輛加減速時的騎馬現象。
![]()
避震器附近結構,則依照電腦應力分析模擬測試結果進行必要的補強,並經過實車上路進行耐久測試,確認安全無虞。
![]()
傳動系統
DRG 的傳動系統,以 RV 180 Euro 車系為基礎,配合傳動箱長度進行皮帶的調整。
![]()
傳動箱外蓋上有軸承,幫助後軸運轉的平順度,也降低起步加速時的碗公抖動機率。
![]()
普利珠的厚度則為14.93mm。
這是俗稱為 20 x 15 規格的普利珠,也是跟 RV 180 Euro 採用相同的尺寸。
![]()
由日本阪東 BANDO 生產的傳動皮帶,寬度為 22.3mm。
編號是23100-D21-0000,為 DRG 專用的款式。
![]()
置物空間
很多網友對 DRG 158 的置物箱空間相當好奇,就順便幫網友實際測試一下。
![]()
XL尺寸的 Airoh 全罩安全帽
![]()
我自己的 NOLAN X-802RR 全碳纖維安全帽,尺寸為XL,但無法放進置物箱。
不過各種安全帽的款式相當多,建議網友還是攜帶自己常用的安全帽實際測試後,會比較準確。
![]()
大燈亮度實測
DRG 的直射式 LED 搭配透鏡達到魚眼大燈的效果,近燈的表現相當均勻,切線也很清楚。
![]()
實際以照度計測量對地面的照度效果,最亮處在車前5m,照度是 89.6 Lux,車前10m處的照度則為 66 Lux。
![]()
遠燈開啟後,整體照度大幅提升。照度最高的位置在車前 15m處,達到 161 Lux的水準,車前20m的亮度也高達 136 Lux。
![]()
騎乘心得
前幾天在桃園的大魯閣卡丁車場進行賽道的試駕,今天主要是分享在一般山道騎乘的心得。
![]()
首先,在山路上騎乘 DRG,不會感覺到這是一台速克達,而是有著更類似打檔車的騎乘感受。以我 95kg 的體重而言,前後懸吊的反應相當直接,前叉的阻尼在入彎前的重煞車相當夠用,中置後懸吊的表現也相當優異,總是能讓後輪緊緊的服貼在地面上。更重要的是,前後懸吊的是有互相搭配的,給騎乘者充分的安心感,可以依照自己的節奏享受彎道樂趣。
![]()
DRG 除了在水平方向的重心位置較低,在垂直方向的重心也集中在同一條線上,這點在連續S彎道上的騎乘特別有感。當需要從左傾變換成右傾的時候,車身的反應相當快速,也不需要花太多力氣,就覺得 DRG 像你手腳的延伸般那樣自在,只要把注意力放在進出彎道的路線選擇和油門即可,是一台可以充分享受騎乘樂趣的車款。
![]()
由於 DRG 的裝備重量僅有135kg,搭配低轉開始湧現的大扭力與新的零後仰懸吊系統,出彎加速的表現令人激賞,補油後引擎的提速反應也相當快。甚至在長距離的高速彎道,入彎後右手開始將油門微開後產生的穩定推力,也讓騎士相當放心,會讓人一次次的想探索 DRG 的過彎極限,相當具有玩樂性。
![]()
以同級距的車種相比較,DRG 的軸距僅有 1380mm,在靈活性的表現相對更有優勢,常常會讓人忘記是台前後13吋輪胎的車款。加上良好的重心配置,很容易讓人一下子就把傾角用完,而磨到左右兩側的中柱等硬物,但這並不代表 DRG 的傾角不夠,因為後胎已經幾乎吃滿,只能說是 DRG 太好騎了。
![]()
DRG 的騎士三角設定,有點類似街車般的騎姿。手把較高且稍寬,坐墊高度與把手之間的高度差距較大,不想要隨時用緊繃的戰鬥姿勢騎乘的車主,也可以很放鬆的騎乘。置腳空間處也相當寬敞,騎士可以依據自身習慣變換,也方便各種身高的騎士找到舒服的姿勢。
![]()
此外,有一個特別要跟各位分享的部分。
DRG 跟我自己的 FNX 125,雖然都是 ZRSG 零延遲啟動系統的引擎,雖然都是ALEH零後仰懸吊系統的車款,但騎乘調性是完全不同的。FNX 125 騎起來的感覺有點像電動機車,引擎振動很小,油門反應很快,推力很直接,騎起來相當安靜。僅有1295mm的軸距,讓 FNX 在小彎道的過彎表現可以很刁鑽,又非常省油,是台相當稱職的「通勤車種」。
![]()
但 DRG 騎起來不是這個風格!!!
往車身中間靠近的引擎,中置後懸吊,以及「零後仰懸吊系統2.0」,你可以感受到兩腿中間傳來輕微的「引擎脈動」,加上短尾管帶來澎湃且低沉的「排氣聲浪」,會隨著車速和引擎轉速不斷地刺激你的腎上腺素,分泌更多的腦內啡。就像騎上打檔車那樣,嘴角微笑地、開心地陪著你奔馳在每一個彎道。
![]()
傾角檢證
右側則是磨到原廠設計的傾角提醒裝置。也就是說,右側的傾角會隨著傾角提醒裝置越磨越短而越來越深…..
![]()
結論:
相對於市面上種類極多的「通勤車種」,我會稱 DRG 為「運動器材」。
而「運動器材」的重點,在於能否為車主帶來足夠的「樂趣」,享受「運動」的快感。就像買了保時捷 911 這類跑車的車主,不會把重點放在置物箱有多大,能不能載五個大人,關心的重點是這台車的操控樂趣,以及加速有多快,尾速有多少等。
![]()
DRG 在設計之初,就不是設定成一台買菜用的「通勤車款」。
而是在目前白牌速克達中選擇極少的「運動器材」中,推出一台極富操控樂趣,動力強勁,配備高檔,騎起來很爽的玩樂車種。如果你想買的是通勤車,建議可以考慮 FNX 125 ABS,或者活力、新迪爵、Z1 Attila 等車款,但如果你想要一台「好玩的玩具」,那就是 DRG 要跟的主人了。
![]()
後記:
在測試過程中,我們發現 DRG 158 這顆引擎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接下來,我們會跟各位分享,DRG 這隻「龍」,如何簡單的釋放強大性能,讓 DRG 整個活起來,也就是俗稱的「畫龍點睛」。
![]()
(此為量產前試作車,車輛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產形式)
資料授權「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