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有選擇一定比無選擇好,但有時候如何選擇都是一種傷腦筋的事,尤其是選擇中量級跑車,牌子選擇已經夠多,有些牌子如Aprilia的中量級都有兩個型號RS 457和RS 660選擇,所以今期就為大家如何從兩者中做選擇。
內容大綱
熱血的Aprilia
在選購跑車型電單車時,品牌背景與賽道成績對不少車迷而言,往往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有留意開國際賽事的話,多少都會對Aprilia在MotoGP、WSBK等國際賽事中的表現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意大利傳統電單車品牌之一,Aprilia不單憑藉RSV4揚威賽道,廠車RS-GP更於近年在MotoGP賽事中屢有突破。這一切,無疑提升了Aprilia作為性能跑車品牌的吸引力,也令不少追求操控與熱血性能的騎仕,將其列為理想選擇。
RSV4雖好、但中量級更實際
RSV4作為Aprilia的旗艦跑車,其賽道血統與技術含量無容置疑,但對於絕大部分香港車主而言,其售價、動力輸出以及使用的限制,使其更適合作為收藏或專為賽道使用的工具。
若以「可玩、可養、可用」為考量,中量級跑車正正提供了高性能與實際用途之間的平衡點。Aprilia現時於中量級市場推出兩款車型-RS 457和RS 660,分別鎖定進階新手與有經驗騎仕兩個群體,各具特色,亦令不少有意入手Aprilia跑車的朋友陷入選擇困難。
RS 457
RS 457是Aprilia為滿足全球新一代年輕車主而研發的全新中輕量級跑車,其設計明顯汲取自家RS系列的家族語言,擁有與RS 660幾乎一樣的外觀比例,極具運動感。
車輛搭載457c.c.水冷四衝程並列雙缸引擎,可輸出47.7ps/9,400rpm最大馬力,正好符合歐盟A2牌照的限制,雖然香港不受此規限,但這個馬力範圍在本地環境中仍屬實用且容易駕馭的級別。
車體乾重僅159kg,車身纖巧、轉向靈活,特別適合跑山及市區穿梭。電子配備方面雖不算極端豐富,但已備有TFT全彩儀錶板、3段Traction Control、ABS及三種駕駛模式,足以應付大部分日常駕駛情境。
對於正踏入中量級世界,或希望以較低門檻擁有一輛「跑車」的騎仕而言,RS 457可謂是一個極具性價比的入門選擇。
RS 660
若果說RS 457是Aprilia的「熱血入門」,那麼RS 660則可視為其「中量級旗艦」。RS 660採用659c.c.的水冷四衝程並列雙缸引擎,輸出高達100ps/10,500rpm最大馬力,幾乎是RS 457的兩倍,其加速力道與高速表現可媲美部分公升級跑車。
車身乾重則為約169kg,依然維持中量級跑車的靈活性。
RS 660最大的賣點,除動力外,還有其豐富的電子控制系統。車輛配備來自Aprilia自家APRC(Aprilia Performance Ride Control)電子套件,包括六軸IMU 、Cornering ABS、Wheelie Control、電子快排(Quickshifter)、多段Traction Control、引擎牽引力控制(AEB)等,全面提升操控穩定性與騎乘安全。這些高階設定令RS 660在賽道與山路皆有極高可玩性,同時亦是進階車主的理想升級目標。
如何選擇?
當RS 457與RS 660同時間在眼前的話,驟看之下外觀極為相似,甚至擁有幾近一致的車身比例與設計語言,但其實兩者針對的對象與騎乘性格截然不同。
選擇那一款,關鍵並非單靠馬力數字或規格所能判斷,而是要回到騎仕本身的經驗背景、駕駛習慣、預算取向與對機械性能的期望。
對於剛從細排氣量車款升級、或正在尋找一輛中量級、兼顧造型與實用性的跑車而言,RS 457提供了一個極為友善的進入門檻。其馬力雖非爆炸級數,但線性輸出平穩易控,配合159kg的輕盈乾重,使RS 457在山路、城市穿插時都能游刃有餘。
特別在香港這類路況複雜、車流密集的環境下,一輛身形適中的跑車往往比高性能機器來得更易駕馭、更貼近日常使用。此外,RS 457在電子配備方面亦不算吝嗇,雖未及RS 660般全面,但三段Traction Control與駕駛模式設定已足以應付一般雨天或濕滑路況的應變所需。
更重要的是,其保養開支、輪胎消耗及燃油經濟性皆較高性能跑車為低,對於預算有限的用家來說,是一項非常實際的優勢。
- RS 457
- RS 457
- RS 457
相對地,RS 660更像是Aprilia於中量級市場所展示的技術實力,專為那些已擁有一定駕駛經驗,並希望進一步挑戰自我極限的騎仕而設。
她的100ps馬力不僅在加速時提供更強烈的推背感,更讓整體操控邏輯進入另一層次。配備源自同廠旗艦RSV4的IMU動態感應器,配合Cornering ABS、Wheelie Control、Quickshifter、Traction Control等先進電控,讓騎仕在面對極限操控時依然保有高度信心,特別是在濕滑或複雜路況下,這些科技更顯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RS 660於懸掛與煞車系統方面亦有更高級的配置,提供更的懸掛與制動表現,尤其適合參與Track Day或要求更高的騎仕。
- RS 660
- RS 660
- RS 660
然而,RS 660亦非沒有代價。其引擎散熱較高,儘管騎姿已經適合日常使用,但坐姿與RS 457相比仍較進取,加上馬力輸出較兇猛,對體力與操控要求也相對提高。
對某些車主而言,這些特性雖可視為「純粹駕駛樂趣」的一部分,但若作為日常通勤用途,更加需要有「愛」才可以接受。再加上較高的維修成本與零件損耗,亦意味著RS 660更適合將電單車視為激情玩具、多於單純代步工具的用家。
歸根結底,RS 457與RS 660雖同屬Aprilia RS家族,實際上卻服務於兩種不同的騎仕性格:一者精簡實用、靈活易上手,強調駕駛的入門體驗與日常友善;另一者則進取火爆、裝備齊全,講求的是技術操控與性能極限。
選擇那一款,並無絕對的對或錯,而是關乎你想從這段騎乘關係中得到什麼。是穩健地享受每一次轉向與加速的平衡,還是追求讓腎上腺素飆升的熱血快感?答案,永遠在騎仕心中。
編輯Francis試駕RS 457感受
首先談論是RS 457的操控感,動力輸出絕無問題,操控也非常之得心應手,對於新手及老手均非常適合在街道駕駛的中量級啡呤跑車。動力方面就源自一台457c.c.水冷四衝程雙汽缸DOHC 8氣門引擎,由於是採用270度點火,所以與一般直四引擎有點不同,於5,000轉以下時扭力輸出已非常飽滿,與同級對手相比扭力的輸出更為紮實,加速感更為快速及順暢,非常之好玩。
坐姿方面設計得非常好,雖然RS 457是一輛啡呤跑車,但駕駛時也不用太過俯伏,感覺非常之自然,即使加速時身體伏得較低,也沒有不適合或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令操控上輕鬆及自如。
至於避震及制動,原裝前後避後的設定對個人而言就十分適合,自身的體重為54kg,屬於較輕盈,原裝避震的阻尼帶點硬但就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支撐性非常好,如在日常在街道上駕駛就會感受到阻尼的吸震效果。
而前制動就配用320mm單煞車碟配對向四活塞卡鉗,制動力非十分足夠。可能仍屬新車階段,煞車皮仍需要時間磨合,但已夠用。
總括而言,RS 457雖然是一輛細車,但卻能給與筆者一份大車的感覺,整個駕駛艙部分非常有600級跑車的格局,視覺上也十分之飽滿,行車時也有駕駛大跑車的感覺。
但RS 457同時也保留了細車的輕盈性,所在市區內駕駛或假日出遊郊外,都能應付自如,廠方在兩者之間的平衡是造得非常之好,所以既適合新手慢慢熟習駕駛跑車的感覺,同時對於老手也能提供甚佳的玩樂性。
編輯Sunny試駕RS 660感受
為何有今次Aprilia RS 457及RS 660的「拍跳」(不同級別所以不能說是比拚)呢?兩車同屬於一間車廠,RS 457屬於入門級別的小跑車,RS 660則是進階版的中量級跑車。
首先RS 457是廠方全新開發的入門級跑車,包括引擎及各方面,並非東湊西併、加加減減的產品,是一輛十分有誠意的作品。其實於數月前筆者也曾測試過,正因為試駕過RS 457後,覺得甚為好玩,很有筆者年青時駕駛的小跑車的感覺。
甚至乎至今已很豐富的駕駛電單車的經驗,RS 457絕對能給予筆者舒適感之餘也可悠閒地駕駛。但如需要她「爆發」一下,便可開啟Sport mode,即時就能提供另一種駕駛感受。相信如果以RS 457玩一些彎多路窄的路段,例如大清、深/淺水灣、赤柱石澳、大潭、甚至乎大霧山,將會有相高的樂趣。
都是說回為何會有今次的「拍跳」,正是前文提及測試RS 457時有相當好的感受,於是開始計劃「自肥」,因為之前曾為RS 660、代理請來前冠軍級車手李健鴻先生(也是筆者的朋友)拍了一輯相片,他當日也向筆者推薦RS 660,甚至不如試駕一段,但當時筆者只穿波鞋及短褲,所以婉拒了他的好意,繼後一直也沒有試駕過這款新車的機會。
自試駕完RS 457後,就即時聯想到RS 660,應該會更加好玩,因為整體上並不是大過RS 457很多,但力量輸出及電控系統等都較高了兩級。當日交車時便詢問代理好像有輛樣版RS 660,他們回覆「是」,還在陳列室並且改為示範車,不過就出現了一點問題,因為車輛已改裝了很多他們所代理的其他改裝品牌的部件,當然也有一個進階感受。
所以看到這輛RS 660有很多地方已經過改裝,包括前制動、碳纖維導風、煞車手泵等。而原裝前避震可以全調校已是不錯,後避震就更換了較高質數的Hypro紫色彈簧避震,令到避震系統可產生頭尾呼應的作用,令駕駛時可以更加提升操控性。
雖然設定較為硬朗,但當路過一些凹凸不平的路況時也能吸收傳來的震動,對於在道路上使用是非常重要,個人就覺得很「正」。另外也更換了Akrapovic碳纖維尾節死氣喉,所發的聲浪再配合這輛中量跑車的外型,即時感到很悅耳,喜愛駕駛跑車的騎仕必然會鍾愛這股咆哮的聲浪。當著車時,就即時可以令騎仕的精神為一振呢。
雖然今次這輛RS 660是代理的示範車,但其中一位同事(以往也是一位賽車手)更將電腦內的Custom Make全部關閉那些Traction Control及ABS,所以筆者試駕時為了安全,只用回基本的Mapping及Dynamic,因為兩者仍然有Traction Control及ABS。
但就沒有試用Custom Make,因為在街道上使用安全最重要,因為車輛的輸出有100ps,加上車體較輕,操控性也甚好,由於不屬高轉數車,大概11,400rpm是紅區,所以由低轉到中高轉已很有爆發力,用快速模式及扭動油門,力量即時湧現。
當然,RS 600已經加上了很多改裝部件,令車輛可說增強了不少,而前制動已更換了一個比較好的Brembo 21mm煞車手泵,再配合前雙碟及質數更好的Brembo煞車卡鉗,所以令到前制動很強,同時也很線性。
由於筆者個子不高,當坐上車後雙腳也未能完全著地,只能腳掌著地,但車體很輕,所以做推前、推後、停車、開車或掉頭等動作時都很有信心。
另外也不會像公升級以上的跑車,因為馬力可能加倍至200ps,重量也只是增多20kg以上,於馬力及重量比較方面當然更強,不過在限速的道路上,多出的100ps馬力其實是「無用武之地」!筆者也常說,油門在手,以同樣駕車方式來操控如50ps、100ps或200ps的電單車油門,專注性及微調是需要更為精細,所在道路上駕駛並不是「有大買大」,因為在現實的情況下會是很辛苦的。
如果筆者沒有記錯,今次試駕這輛RS 660是將RSV4下放而來的,變成一輛中量級兩汽缸660跑車,所以試完車後當晚回家就覺得整個人好像「散曬」般,即使如此也是值得的,因為實在太好玩。
幸好試車當日天公造美,全程是太陽及飄動的白雲,拍完硬照、行車相片、又在觀塘繞道走了兩轉及在郵輪碼頭兜了數圈拍攝錄像,最後回代理陳列室交車時,當閒聊休息之際,室外就突然下起傾盤大雨,真是有點走運。
至於RS 660的表現個人就覺得有很高的玩樂性,更配置了高端的電控系統及其他高質量配件等,售價只是$128,000,貴不貴就見人見智了,個人就覺得物有所值,而且新款快將到港有興趣就留意代理及本刊。
總結
雖然筆者個人擁有多年電單車經驗,坦白說雖然跑車並非筆者心目中的首選,不過從客觀上就非常欣賞Aprilia這個牌子,最簡單的原因是作為歐洲牌子,Aprilia跑車是鮮有地由125c.c.生產至1,100c.c.。
筆者覺得Aprilia很有培育性,不會讓你只能一步到位,而RS 457和RS 660這兩款針對不同需要的中量級跑車,就是給予騎仕最好的進階之路,絕對是通往跑車的一條門匙。
RS 457和RS 660的比拼是無意義,但卻可以作一比較,因為兩車既屬同廠,尚算是同級,不過就是透過這樣的比較,騎仕才更清楚原來中量級都可以有不同玩法,RS 457的便利,RS 660的暢快,而且還可以像試車同事所講,RS 660透過改裝可以再進入另一境界,這些都是在入手之前值得參考的資料,而正在為此兩車「煎熬」的你,找到你的答案了嗎?
2025 Aprilia RS 457規格表
全長:1,960mm
全闊:795mm
全高:-mm
軸距:1,348mm
座位高度:800mm
最低離地距:-mm
乾重:159kg
油箱容量:13L
引擎型式:水冷四衝程並列兩汽缸DOHC 8氣門
缸徑x衝程:69.0 x 61.1mm
容積:457c.c.
壓縮比:10.5:1
最大馬力:47.7ps/9,400rpm
最大扭力︰4.44kg-m/6,700rpm
供油系統︰EFI電子燃油噴注
點火:電子
起動:電動
驅動模式:鍊條
離合器/波箱:濕式多片6前速
耗油量︰4.1L/100km
碳排放︰93g/km
車架︰雙樑式鋁合金車架
前懸掛系統:41mm倒立式前避震,預載調校,行程120mm
後懸掛系統︰單筒油壓彈簧,預載調校,行程130mm
前制動系統:320mm單浮動鑽孔碟配ByBre徑向四活塞卡鉗,ABS
後制動系統︰220mm單鑽孔碟配ByBre兩活塞卡鉗,ABS
前輪胎︰110/70-17
後輪胎︰150/60-17
2025 Aprilia RS 660規格表
全長:1,995mm
全闊:745mm
全高:-mm
軸距:1,370mm
座位高度:815mm
最低離地距:-mm
乾重:169kg
油箱容量:15L
引擎型式:水冷四衝程直列兩汽缸DOHC 8氣門
缸徑x衝程:81.0 x 63.9mm
容積:659c.c.
壓縮比:13.5:1
最大馬力:100ps/10,500rpm
最大扭力︰6.83kg-m/8,500rpm
供油系統︰2x48mm口行節氣閥門,電子油門
點火:電子
起動:電動
驅動模式:鍊條
前傾角︰24.1度
拖曳距︰104.6mm
碳排放︰(Euro 5) 116g/km
離合器/波箱:濕式多片6前速速
車架︰雙樑式鋁合金
前懸掛系統:Kayaba 41mm倒立前避震全功能調校,行程120mm
後懸掛系統︰雙筒油壓彈簧下壓及回彈調校,行程130mm
前制動系統:320mm雙鑽孔碟配Brembo徑向四活塞卡鉗
後制動系統︰220mm單鑽孔碟配Brembo兩活塞卡鉗
前輪框︰鋁合金3.5 x 17
後輪框︰鋁合金5.5 x 17
前輪胎:120/70 ZR17
後輪胎︰180/55 ZR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