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馴服的猛獸,Honda VTR1000SP-1 承載賽道基因的硬派跑車

為征戰世界超級摩托車錦標賽(WSB),Honda開發了 VTR1000SPW 賽車。 VTR1000SP-1 作為其認證車型,是一款能夠合法在一般公路上馳騁的廠車,堪稱Honda史上的一款極具代表性的高性能車款。

為在WSBK爭勝而專門開發的Honda VTR1000SPW

要理解 VTR1000SP-1 的意義,就必須了解 WSB 世界超級摩托車錦標賽。 這項始於 1988 年的賽事,對不同氣缸數的引擎排氣量和最低重量有著不同的規定,例如四缸引擎上限為 750cc,雙缸引擎則為 1000cc。

在 WSB 早期,Honda曾憑藉 VFR750R (RC30) 取得輝煌戰績。 但自 1990 年代起,Ducati憑藉 888、916、996 等車型,在 WSB 賽場上佔據統治地位。

為了打破Ducati在 WSB 的統治,Honda決定推出搭載 1000cc V 型雙缸引擎的賽車。 儘管當時Honda已有 VTR1000F 這款 V 型雙缸運動車型,但這款全新的賽車由 HRC(Honda賽事部門)主導開發,而基於賽車的認證車型則由「本田技研」負責。

VTR1000SPW 作為廠隊賽車應運而生,而市售版 VTR1000SP-1 則在 2000 年正式發售,2002 年推出了改良版的 VTR1000SP-2。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本土,僅在 2002 年限量發售了 10 台 VTR1000SP-2 的賽車基礎版本,並未正式推出一般公路規格車型。

Honda VTR1000SPW 工廠賽車在 2000 年由 Colin Edwards 奪下 WSB 世界冠軍,這是 Honda 在 WSB 賽場上的一大里程碑。雖然隔年冠軍寶座被 Troy Bayliss 騎乘的Ducati 996R 奪走,但 VTR1000SPW 在 2002 年成功復仇再次登頂。

2003 年 WSB 賽事規則的重大變革,允許所有氣缸數車輛使用 1000cc 排氣量,促使本田在 2004 年選擇投入更具競爭力的四缸 CBR1000RR,VTR1000SPW 也因此在短短四年內結束了其 WSB 征程。

車體的設計完全以純種賽車為出發點,可以說只是在 VTR1000SPW 上加裝了頭燈等道路配件而已。

高聳的雙出排氣管,以及線條精簡的尾殼,都充滿了賽車氣息

高聳的雙出排氣管,以及線條精簡的尾殼,都充滿了賽車氣息

這是限量 10 台在日本發售的 VTR1000SP-2 賽事基礎車款。 公道版本並未在日本推出

這是限量 10 台在日本發售的 VTR1000SP-2 賽事基礎車款

儘管 WSB 生涯短暫,VTR1000SPW 在其他賽事中卻大放異彩。2000 年至 2003 年間,由加藤大治郎和瓦倫蒂諾·羅西等頂尖車手騎乘,在極具挑戰性的鈴鹿 8 小時耐久賽中締造連續奪冠的紀錄。

此外它還在充滿傳奇色彩的曼島 TT 賽事和美國的Daytona 200 英里賽事中取得勝利,充分證明了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 由於其高度賽車化的設計,市售版甚至有人形容它為「僅僅加裝了方向燈的賽車」,足見其與賽道的緊密連結。

對賽道性能毫不妥協的市售版本VTR1000 SP-1

VTR1000SP-1 是作為 VTR1000SPW 的市售認證車型而開發的,是一款不妥協、極具挑戰性的高性能跑車。 與當時主要競爭對手Ducati所使用的鋼管車架不同,SP-1 採用了極為粗壯的鑽石型鋁製車架。 這種設計雖然提供了極高的剛性,但也使得車輛在彎道中的靈活性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在後續的 SP-2 型號中,Honda對車架剛性進行了調整,使其更具彈性,以提升彎道性能。

儘管搭載的是雙缸引擎,VTR1000SP-1 並沒有給人纖細的印象,跨上車的瞬間就能感受到它所散發出的強悍氣息。 低矮的分離式手把和後移腳踏營造出極具攻擊性的騎乘姿勢,加上造型碩大的油箱,都讓人聯想到純粹的賽車。 坦白說要將這輛車騎乘在日常城市道路中,確實需要相當的決心和體力。

鋁製的鑽石型車架搭載 90° V 型引擎。 由於車架的強度過高,SP-2 便降低了車架的強度

鋁製的鑽石型車架搭載 90° V 型引擎。 由於車架的強度過高,SP-2 便降低了車架的強度

前叉採用 Showa 製 43mm 倒立式設計,提供精準的操控感。後懸吊則捨棄了常見的 Pro-Arm 單搖臂,改採雙搖臂設計,提升車身剛性。輪框為經典的五幅式造型,搭配前 120/70-17、後 190/50-17 輪胎,兼顧操控靈敏性與抓地力。煞車系統採用前 320mm 雙碟盤搭配 Nissin 製四活塞卡鉗,提供強大的制動力,後煞車則為 220mm 單碟盤搭配單活塞卡鉗,確保制動平衡。

VTR1000SP-1 搭載一具水冷四行程 DOHC 四汽門 90° V 型雙缸引擎,排氣量 999cc,缸徑×行程為 100×63.6mm。雖然其設計繼承了 VTR1000F 的 V 型雙缸架構與上蓋一體式汽缸等元素(VTR1000F 缸徑×行程為 98×66mm,排氣量 996cc),但引擎本體由 HRC 重新設計,可視為全新引擎。

SP-1 使用與CBR250RR相似齒輪驅動凸輪齒輪系統,取代 VTR1000F 的鏈條驅動,汽缸材質也從鑄鐵升級為鍍鎳矽塗層,提升耐用性與散熱效率。此外PGM-Fi 燃油噴射系統與 Ram Air 衝壓進氣系統的加持,使這具引擎具備 133PS/9500rpm 的最大馬力與 10.7kgm/8000rpm 的最大扭力。然而,高轉速輸出的特性,也意味著低轉速域的操控性相對較弱。

引擎是由 HRC 經手打造,缸徑×行程為 100×63.6mm 的 999cc,最大馬力為 133PS/9500rpm。 包含護蓋類都使用了鎂合金等材質,打造出不遜於賽車的規格

引擎是由 HRC 經手打造,缸徑×行程為 100×63.6mm 的 999cc,最大馬力為 133PS/9500rpm。 包含護蓋類都使用了鎂合金等材質,打造出不遜於賽車的規格

VTR1000SP-1 以賽事奪冠為目標而生,並非單純的「賽車仿製品」,而是為了符合參賽規範而領牌上路的「認證車款」。它在設計上並未過度考量日常使用的便利性,極致的性能導向是其最大特色。

後期款 VTR1000SP-2 透過調整車架剛性與懸吊設定,提升了操控性,但其「認證賽車」的本質並未改變,與一般市售車的易操控性仍有明顯區別。然而,VTR1000SP-1 這種硬派的設計,在日本摩托車歷史上實屬罕見,充分展現了 Honda 追求極致性能的賽車精神。

2000 VTR1000SP-1 主要規格

・長×寬×高:2025×725×1120mm
・軸距:1409mm
・座高:813mm
・車重:222kg
・引擎:水冷式4衝程DOHC4汽門V型雙缸999cc
・最大馬力:133PS/9500rpm
・最大扭力:10.7kgm/8000rpm
・變速箱:往複式6檔
・油箱容量:18L
・煞車:F=碟式、R=碟式
・輪胎:F=120/70-17、R=190/50-17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報をお屆けします

推薦文章